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两周年观察、西气东输三线成功投产

文章来源: 兵团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5-11-03 12:41 浏览量:
【字体: 打印本文

从“试验田”迈向“高产田”——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两周年观察

改革试点任务完成率达81.5%,企业总数达4.4万余家,形成省级制度创新成果35……作为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也是全国最年轻的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23111日正式挂牌以来,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大胆试、大胆闯,以不到全疆万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新疆四成的外贸总值。新疆自贸试验区正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稳步成长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

制度创新破局 畅通开放大动脉

1027日,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成功办理首笔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标志着该片区在推动金融创新、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两年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围绕简化通关程序、协调相关规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以前报关要3个小时,现在1个小时就能完成。早上装货,下午就能到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欢的切身感受,是制度创新畅通开放通道的生动缩影。

乌鲁木齐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李清华介绍,新疆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海关牵头推进2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14项、完成率达63%,为制度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两年来,新疆自贸试验区推出两批35项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外籍驾驶员工通关监管新模式”“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等多项成果获国家部门认可或备案。

立体式改革让西向国际物流大通道效能倍增。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已覆盖全疆8个公路口岸和5个属地业务现场,推动中哈、中吉、中塔公路口岸实现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出口通关时间从5天压缩至1天;喀什南疆业务集中审核中心实现47项业务一站式办理;乌鲁木齐空港空侧直通新模式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效提升90%以上。

通道能级的跃升带来了贸易规模的扩容。乌鲁木齐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疆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值达1553.4亿元,占全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9.5%;经新疆口岸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1.3万列,同比增长9.2%,过境数量占全国比重超50%

制度创新更让服务效能持续升级。中国亚欧投资贸易促进中心今年4月运营后,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已汇聚国内外84家专业机构,涵盖法律、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关键领域。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了海外分中心,未来将全力打造成企业出海和对外经贸服务的总门户运营方新疆亚欧投资贸易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林林介绍。

产业集聚成势 激活发展新引擎

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是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喀什片区持续探索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机制,有效打通产业发展堵点。1023日,2025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国别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举办,共吸引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近70名政商代表,以及国内22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会,共签约21个重点项目,涵盖跨境物流、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总投资额达38.8亿元。

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一个集通用航空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低空经济综合性产业园区正在崛起。今年,由新疆国威通航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威通航产业园项目开工,标志着乌鲁木齐低空经济发展迈入产业化、集群化新阶段。

选择落地乌鲁木齐片区米东功能区块,是看好新疆自贸试验区多维度核心优势。该公司行政经理崔杰虎介绍,乌鲁木齐向西可对接中亚、西亚国际航线,向东能快速构建连接疆内、国内其他城市的低空飞行网络,满足疆内城市间短途通勤、跨境物流及国际低空合作需求。

得益于先行先试的前瞻布局,新疆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增长引擎,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优势不断彰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表示,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大片区各具优势:喀什片区依托中吉乌铁路、中巴经济走廊,人口与产业集聚效应凸显;霍尔果斯片区叠加多项政策,已实现标轨与宽轨境内对接,制度化衔接后将更好辐射中亚、西亚;乌鲁木齐片区在棉花贸易、医疗服务、教育合作等领域发力,打造面向中亚的国际化区域中心,三大片区共同推动着新疆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1024日,乌鲁木齐市观韬中亚法律服务中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正式揭牌。(资料图)

服务优化提效 推动更高层次开放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更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024日,乌鲁木齐市观韬中亚法律服务中心入驻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成为首个入驻该法务区的中亚法律服务中心。

法务区建设分为三步走,现在已进入第二步。乌鲁木齐市司法局副局长吴晓燕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旨在积极引进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和律师团队,打造立足新疆、面向国内、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法律服务高地。目前,法务区集律师、公证、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多元业务,形成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新疆自贸试验区蹄疾步稳,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区域影响力逐渐扩大。

哈萨克斯坦管理经济战略研究院中国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张晓通表示,未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可聚焦地缘经济突破,在霍尔果斯等口岸探索建设跨国自贸试验区,将中国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优势规则与实践向中亚分享,推动形成区域经济联动板块。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新疆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围绕能源资源等特色产业开展全链条集成创新,推动三大片区协同开放,力争将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

凭借东联西出的区位禀赋、叠加释放的政策红利以及持续迸发的改革活力,新疆自贸试验区这片试验田,正发展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高产田。(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黑宏伟)

西气东输三线成功投产

1030日,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枣阳段)联运测试完成,标志着西气东输三线成功投产。

西气东输三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终于福建福州,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总长度约7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201210月,西气东输三线正式开工,工程按照东段、中段、西段分段建设。其中,西段霍尔果斯中卫段于2024年投产,东段吉安福州段于2016年投产。中段中卫吉安段于20219月开工建设。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全长2090公里,作为中段核心组成部分的中卫枣阳段,于2025926日全线贯通投产,至此,西气东输三线在建线路工程全部投运。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管线投运进气后,要逐级增压,在此过程中,需时刻关注管道压力、气体流量、温度等关键参数,此次投产工作经过35天密切观察,最终在1030日确认投产成功。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作为此次投产工作的牵头单位,实施24小时远程监视,重点关注干线压力分布与稳压检漏等信息。同时与沿线站场、阀室建立实时对接、即时响应机制,确保信息高效流转、问题快速处置,保障西气东输三线成功投产。

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分公司副总经理魏磊介绍,西气东输三线与一线、二线共同构成横贯东西的能源走廊,串联起西北油气战略枢纽与华中地区管道系统,可有效疏解西气东输一线、二线高负荷运行压力,打通西部油气田增产外输通道,进一步满足我国中东部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吐鲁番中卫段),共同组成的管网系统超2万公里,在我国干线天然气管网中输气量占比达四成。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