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自治区人大第十四届三次会议代表第42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王贵驷代表:
您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财政经济类〕第422号《关于支持建设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跨境无水港的建议》收悉。现将研究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无水港,又称陆港,即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备报关、报检、装卸、存储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建设跨境无水港有助于通过提升跨境运输效能,吸引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供应链金融等产业落地,将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征求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外办、乌鲁木齐海关意见,各方均表示在全面可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立足自身职责全力支持阿拉山口口岸建设跨境无水港。
一、建设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跨境无水港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阿拉山口口岸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重要的陆路通道,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可辐射亚欧大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为全球最大的内陆国,无海岸线,通过阿拉山口无水港与国内其他港口联动,即可借道中国港口的“出海口”,突破其无海运港口的局限。二是需求支撑。近年来,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逐年增长。2022—2024年,开行中欧班列数分别为6211、6635、7684列,分别增长6.2%、6.8%、15.8%,年均增长近10%。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班列线路已达123条,覆盖国内26个省市,通达亚欧大陆的21个国家和地区。在口岸区域设立无水港,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跨境运输效能,推动开展国际物流多元化服务。三是产业支持。阿拉山口持续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吸引1166家企业落地,其中加工企业49家,初步形成了进口农副产品加工、金属矿产品深加工、医用材料制造、装备制造以及跨境电商等多个产业集群。同时阿拉山口口岸已具备多式联运基础,可整合升级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场地等现有设施,推动新疆与中亚国家深度合作。
二、建设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跨境无水港的风险挑战
一是政策方面。建设“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跨境无水港”,方向为两国双园,属国家事权,需中哈两国高层达成共识,并积极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海关边检查验等标准,涉及部门多,沟通协调周期长。二是集疏运能力方面。需统筹考虑全年开行铁海联运班列数量、站点数、运输成本、辐射周边城市的能力、以及能否为沿海港口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等要素。三是投入产出方面。阿拉山口口岸现有铁路、仓储及装卸设备难以满足跨境无水港的高效运作,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系统和设备的现代化改造,存在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风险。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关于“由自治区层面协调自治区外办、商务厅以及乌鲁木齐海关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纳入中哈两国高层会晤事项并列入‘十五五’相关规划”。建议博州充分借鉴我国已建成投用的无水港成功经验,对“阿拉山口—多斯特克跨境无水港”功能定位、建设规划以及政策配套等内容作进一步明确,并充分考虑哈方监管政策、市场需求、建设意愿、基础设施等因素,在充分开展前期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梳理需各部委支持的具体事项,自治区各部门及乌鲁木齐海关将结合自身职责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
二是关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与哈方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一个常态化的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口岸商务会晤机制”。目前,在国家层面中哈两国建立了合作委员会,并成立了部级层面的中哈口岸和海关合作分委会,负责两国海关与口岸事务合作。在分委会框架下,乌鲁木齐海关与对应边境海关建立了边境海关合作机制。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哈口岸和海关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自治区口岸办、乌鲁木齐海关共同推动将加快多斯特克口岸现代化改造、升级查验设施设备、提升查验效率、允许在多斯特克口岸开展商品车自驾业务等纳入议题与哈方交换意见。在地方层面,阿拉山口海关、边检等部门同哈方多斯特克口岸相关部门已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建议博州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沟通口岸相关问题,同时推动阿拉山口口岸委牵头与对方口岸管理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会晤。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推动自治区层面与哈方相关部门建立口岸合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口岸拥堵、通关效率有待提高等制约口岸发展的问题。
特此答复,感谢您对自治区口岸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自治区商务厅
2025年5月8日
(联系人:沙仁花 联系电话:1999011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