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文章来源: 新疆商务厅 发布时间: 2025-01-06 10:24 浏览量:
【字体: 打印本文

关于做好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

新自贸组办发〔20246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师市,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国家赋予新疆的重大使命任务。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片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贸易便利化、政府管理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人员流动便利化等领域形成了第二批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全疆复制推广。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能复制、尽复制”的原则,加大复制推广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分工表》,逐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有条件的地州市、兵团师市要做好典型案例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推动落实。

三、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跟踪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复制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复制推广工作按时完成、取得实效。

附件:1.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分工表

2.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

3.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典型案例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1228


附件1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任务分工表


序号

改革事项

改革领域

主要内容

责任部门

推广范围

1

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同办”新模式

政府管理创新

统一食品经营许可和营业执照填报信息,建立“证照同办”信息化系统,实现同步核发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

全疆

2

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

贸易便利化

将部分在口岸海关完成的查验环节“后移至”卸货地海关实施,建立“口岸+卸货地”“协同执法—监督控制—疑难处置”联合监管机制,推行便携式快速筛查设备,提高联合监管效能。

乌鲁木齐海关

全疆

3

“机坪长”机坪管理模式

政府管理创新

组建专职机坪长队伍,优化机坪管控层级,建立系列制度程序,进一步完善机坪长职责、规范机坪长工作流程,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坪长”管理模式,提高机坪保障效率。

新疆民航管理局、新疆机场集团

全疆

4

“铁路口岸+并联作业”新模式

贸易便利化

将铁路、海关、边检部门分场纵列式串联作业模式改为统一场并联作业模式,实现列车一次停靠,海关、边检在同一区域同时完成检查放行。

乌鲁木齐海关、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全疆


附件2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省级改革试点经验

1. 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同办新模式................................................ 5

2. 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 7

3. 机坪长机坪管理模式.............................................................. 10

4. 铁路口岸+并联作业新模式................................................... 13



改革试点经验1

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同办”新模式

自治区与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照同办新模式,为新疆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准入准营全流程综合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材料合并提交审核。改革前,申请人需分别提交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所需材料,相同信息需多次填写、重复提交。改革后,相同材料只需提交一份,相同信息只需填写一次,市场监管部门受理审核通过后,同步核发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减少申报材料数量,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二)强化数字赋能支持。改革前,各部门系统独立运作,未实现数据共享,审批流程依赖人工操作,申报资料和证照多为纸质形式,审批效率低。改革后,在自治区、兵团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置自由贸易试验区证照同办专区模块,通过建设证照同办信息化系统,形成统一数据库,各部门实现数据互通互联、共享平台资源,实现线上统一认证、材料自动流转,审批通过后即时生成电子许可证。

(三)形成监管闭环机制。改革前,先进行现场核查,再发证。改革后,先发证,在许可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许可,实现审批与后续监管闭环管理。

二、创新点

(一)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模块,实现政务数据互通互联,推动数字化政务管理。

(二)整合优化工作流程。将企业登记注册与食品经营许可流程整合为申请、受理审批和发证三个环节,减少审批环节,显著优化工作流程。

(三)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行告知承诺制,通过承诺制大幅缩短领证时限,为企业提供便捷快速审批服务。

三、实践效果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原来由2人分别办理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经营许可业务调整为1人办理,解决了基层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矛盾

(二)减少申报材料数量。通过合并同类材料,实现数据多跑路,申请人少跑腿,例如,开办餐饮店材料从原来的9份调整6份,减少了33%的材料提交量。

(三)大幅提升审批效率。将原来8个办理环节调整为3个环节,审批流程缩短了63%,并通过告知承诺制将领证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显著提升办事效率。(申报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


改革试点经验2

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

乌鲁木齐海关立足企业需求,聚焦制约扩大进口铜精矿规模的难点、盲点,结合铁路运输实际,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通过信息融合、模式整合、技术聚合,推动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在乌鲁木齐片区落地实施,有效缓解口岸货物积压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再造监管流程。改革前,进口铜精矿需在入境口岸完成海关检验,包括放射性检测、外来夹杂物检疫、固体废物排查、取制样、实验室检测等环节后,方可提离口岸海关监管作业现场,一般需5-7天左右,到达目的地则需10-15天左右。改革后,以供应链风险管理为主线,通过流程再造和监控分析,将原本由口岸海关实施的部分项目调整至目的地海关实施,将进口监管最大程度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国际物流全链条,实现无感通关”“顺势监管

(二)创新监管模式。改革前,区域海关之间、海关与政府部门之间、海关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数据安全、信息壁垒、权限障碍等问题,监管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改革后,依托海关业务监控运行平台,建立口岸+卸货地”“协同执法监督控制疑难处置的联合监管机制,提升协同检查能力。通过对外贸基本信息、海关监管资源、货物状态信息和通关运行情况可视化监控,提高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效能。

(三)推进智慧查验改革前,现场作业过于依赖侵入式人工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非侵入式设备研发不足,现场快速筛查装备应用较少,现有查验设备缺乏互联互通及大数据管理能力,精准监测研判、智能循链监管能力有待提升。改革后,借助固废多模探测智能装备和海关固废鉴定实验室技术优势,建立铜精矿固体废物特征比对数据库,细化固废多模探测仪预警阈值范围,实现铁路运输铜精矿查验智能化。

二、创新点

(一)突破传统框架。打破作为安全准入商品检验监管的传统框架和固定模式,将原本需在口岸完成所有作业环节的大宗矿产品,部分作业后移至卸货地海关实施,口岸实施放射性检测,合格即可提离,大幅压缩取样、检测环等待时间。

(二)强化科技赋能。推行便携式快速筛查设备在重点口岸的应用,借助海关实验室技术优势,建立安全特征比对数据库,实现风险自动感知和异常情况预警提示。依托海关业务监控运行平台,对企业信息、监管资源、货物状态和通关运行情况进行可视化监控,提高联合监管效能。

(三)打通信息壁垒。畅通关地、关铁、关企会商协作,推动全链条监管数据自动采集、交互共享、整合利用。构建联合研判+综合施策机制,进一步强化货物积压、检查、安全生产等方协同处置能力。实时跟踪评估改革运行效果,设立专员负责沟通,一对一提供定制服务。

三、实践效果

(一)通关时效大幅提升。实现口岸随到随检,合格即放,当日即可完成铁路换装、口岸查验过程。试点企业进口铜精矿在口岸停留时间由7-10天缩短为1-2天,入境到入厂时间由10-15天缩短为3-5天,整体通关时长压缩78%,极大提高了通关速度。

(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在货物运输和到货环节实施顺势监管,减少货物转堆损耗,口岸滞留时长减少约6天,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铜精矿采、供、销产业链循环效率,每年至少可为试点企业节约堆存费、倒箱费等各项成本200余万元,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

(三)有效扩大进口规模。有效缓解业务迅猛增长与口岸通行效能不足的矛盾,防范口岸货物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风险,提高通关过货综合支撑效能。(申报单位:乌鲁木齐海关、乌鲁木齐片区


改革试点经验3

“机坪长”机坪管理模式

新疆机场集团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行机坪长管理模式改革,促进机坪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一、主要做法

改革前,飞机在机坪停场保障工作涉及业务范围广、工种多、单位多,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协同。在没有统一协调、监督、管理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航空器与地面设施设备刮碰等不安全事件,容易出现协同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改革后,新疆机场集团组建专职机坪长队伍,优化机坪管控层级,建立系列制度程序,进一步完善机坪长职责、规范机坪长工作流程,形较为完善的机坪长管理模式。

(一)给身份,推进机坪长薪酬制度改革改革前,机坪工人兼职担任机坪长,管理层级不突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坪长组织、协调、监管作用发挥。改革后,设立专职机坪长岗位,并列入机场集团T序列(技术及生产)岗位职级,从低到高设定四级职级晋升体系,推动机坪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制定《机坪长管理规程》,明确机坪长定编、任职要求,建立选拔聘用、评价和退出机制,畅通机坪长上下”“进出通道。

(二)定制度,推进机坪运行三统一制定《机坪长工作控制程序》,明确机坪长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异常情况处置要求;紧盯关键岗位、关键节点和核心风险,总结提炼机坪长“325监管工作法,编制《机坪长工作检查单》并实现电子化,机坪长通过手机登录新疆机场集团堡准正常”APP,按照电子检查单对航空器入位保障期间的资源调配、保障时间节点、设施设备使用状况、机坪工资质及按章操作情况、手指口述标准执行情况、应急处置情况等进行全流程监管纠偏。系列制度的建立实施,有效推进了机坪运行管理要求统一、作业程序统一、操作标准统一。同时,将管理制度、操作标准纳入新疆机场集团合规管控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

(三)促融合,探索机坪长与ARM责任人岗位合并路径。认真研究国家民航局《飞机地面勤务》中提出的绕机资源管理(ARM)责任人理念,结合岗位差异及共同点开展岗位融合可行性分析,实现绕机资源管理(ARM)责任人与机坪长岗位合并运行管理,以进一步整合机坪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当前阶段,对需要机场放行的航班,维修放行人员仅承担ARM责任人职责,并配备机坪长进行统筹协调;对仅需机场进行勤务保障的航班,由取得勤务上岗资质的机坪长承担ARM责任人职责。

二、创新点

(一)首次提出并成功实践具有可复制特征的机坪长管理模式,荣获2023年运输机场安全管理优秀案例的最高奖项“卓越奖”,20245月受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机场发展大会暨创新成果展,管理模式向全国机场推广。

(二)总结提炼机坪长“325监管工作法规范保障准备、保障实施、保障结束3个阶段,25个重点检查环节和保障监管流程,有效推进机坪运行标准化管理。

(三)数字化转型赋能机坪运行管理,开发航班保障数字化信息管理软件,实现机坪长全流程电子化现场监管和机坪长履职情况远程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三、实践效果

(一)安全品质显著提升。机坪长管理模式实施,实现航班机坪保障过程专人专管、全过程监管纠偏,使得机坪运行秩序更加规范、顺畅和高效,车辆与航空器、车辆、设施设备、人员刮碰,行李、货物漏装、错装等不安全事件明显减少。目新疆26个机场的机坪长达254名。2023年较2019年同期,航班起降架次增长14.7%机坪运行保障不安全事件下降67%

(二)运行协同更加高效。通过机坪资源整合、保障流程优化,机坪运行保障效率明显提升。窄体机保障所需时间由52.14分钟缩短至39.42分钟、效率提升24.4%,宽体机保障所需时间由67.5分钟缩短至57.5分钟、效率提升14.81%全疆机场航班过站保障时间平均减少10分钟以上、航班截载时间减少5分钟,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申报单位:新疆机场集团



改革试点经验4

“铁路口岸+并联作业”新模式

为满足霍尔果斯口岸不断增长的跨境运输需求,霍尔果斯片区铁路、海关、边检等相关部门紧密协作,优化铁路口岸作业组织模式,探索开展铁路口岸+并联作业新模式,将监管要求嵌入场站作业流程,实现列车一次停靠,海关、边检在同一区域同时完成检查放行

一、主要做法

改革前,铁路、海关、边检部门作业采用分场纵列式串联作业模式。入境宽轨货物列车到达口岸站后,先由铁路调度中心进行交接、译票、审核等作业,接着驶入边检场进行列检工作,再驶入海关查验平台进行货物查验。完成相关手续后,在编组场进行列车解除编组,分类送至换装场换装或送至换轮场换轮,换装后宽轨空车返回宽轨到发场后进行再次组装编组。编组完成后,宽轨空车再次经过海关、边检部门作业区进行检查后返回哈萨克斯坦口岸站。二是出境准轨货物列车到达准轨到发场后,在编组场经过解编等作业,送至准轨到发线。先驶入海关查验平台进行货物查验,再驶入边检场进行列检工作,最后由铁路调度中心进行交接、译票、审核等作业发往境外,在境外换装完后空车返回准轨到发线,再次经过海关、边检部门作业区域进行作业检查,然后在准轨场解编完成后送往换装场、货场进行装卸作业或发往国内方向。

改革后,铁路部门协调海关、边检等联检部门合作推进统一场并联作业模式,同时建立中哈双方铁路站信用交接制度。一是数字口岸全面应用基础上,优化铁路快通模式信息交互流程,与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紧密联系。二是海关部门将海关人员作业地点从准轨场提前到边检场,实现与边检人员平行作业,减少列车等待时间。

二、创新点

(一)流程前置。铁路部门推行铁路舱单归并和铁路快通模式,实施两步申报”“提前申报”“追溯管理等便利化措施,前置译票、审核等作业环节,在车辆到达时即可完成交接工作,合理预排调车机作业、列车解编、车辆取送对位,方便后续联检部门作业。

(二)作业并行。通过改变海关人员作业地点,实现海关查验与边检列检并行作业,依托同场作业、数据共享优势,对进出境班列实施联合查验、一次放行,减少列车等待、换装时间。加强后续倒短运输环节衔接,减少集装箱装卸和存放时间。

三、实践效果

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已超过4万列,通行班列线路总85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6个城市和地区,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黄金通道

(一)时间节省。为促进中欧(中亚)班列运行提质增效,铁路、海关、边检等部门将监管要求嵌入场站作业流程,实现列车一次停靠,海关、边检同一区域同时完成检查放行,单列验放时间由以前的55分钟压缩至25分钟、效率提升54%;整列出境再返回由原来的102分钟压缩至72分钟,每列车查验时间减少约54%、整体出入境时间减少约30%,显著提升运输组织效率。

(二)列车增加。由于查验效率提升,每天可以额外安排大约5列火车,使得出境列车的日均数量从15列增加到每天22列、增长约40%。今年前三季度,车站进出境中欧(中亚)班列实现了日均22常态化开行,月度班列通行数量保持在600列以上。截至2024128日,今年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已突破8000列大关,为构建综合物流枢纽增添强劲动力。

(三)成本节约。铁路快通模式在中哈、中吉跨境班列上的应用,单列可缩短口岸作业时间24小时以上,单个集装箱节约成本约200元。(申报单位:霍尔果斯片区


附件3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二批省级典型案例

1.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疆特色应用........................................ 18

2. 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准入零门槛”................... 20

3. 机场全域+区域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 23

4. 机场远程管制指挥新模式......................................................... 26

5. 自驾出口商品车二维码快速通关新模式............................ 29

6. 保税航油全流程一站式监管体系......................................... 32

7. 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境内便捷支付模式............................... 36

8. 能碳数智管理+绿色交易服务低碳发展模式...................... 38

9. 移民与海外人才服务管理新模式............................................ 42

10. 综保区智能出区+图定班列商品车出境模式.................... 46

11. 构建果蔬出口综合服务模式.................................................. 50

12. 电子组装加工产业前置仓+定制化物流服务模式......................... 53

13. 引入数据交易新载体............................................................... 55

14. TIR集结中心物流仓储服务模式........................................... 58

15. 打造出口汽车一站式产业园区.......................................... 62

16. 商品车自驾出口快速通关新模式.......................................... 66

17. 公路口岸全天候货运通关新模式.......................................... 69

18. 跨区域绿电+产业一体化发展................................................ 72

19. 跨境旅游自驾单证新模式...................................................... 75

20. 边民互市贸易经营新模式...................................................... 77



典型案例1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疆特色应用

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办)

为满足新疆外贸企业个性化业务需求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办)统筹完善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下简称单一窗口)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地方特色应用,实现数据专线安全传输,提升外贸业务办理便利性、安全性。

一、主要做法

(一)集成全国版18大类标准应用功能和793个服务事项。改革前,旧版单一窗口未与全国版单一窗口实现完全互联互通,企业用户注册量与访问量较少,贸易便利化功能发挥不足。改革后,研究并应用电子口岸专网接入全国版单一窗口,并采用SaaS(软件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全国版单一窗口”18大类标准应用功能和793个服务事项,外贸企业一次性录入申报数据,无需重复提交给不同部门,极大简化申报流程,实现一次提交、一次查验、一键跟踪、一站办理,极大减少外贸企业跨部门沟通协调时间成本。

(二)基于地方国际贸易发展特点和特色需求,打造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改革前,由于旧版单一窗口平台的现有功能无法满足疆内外贸企业用户需求,企业仍需线下申报出口通关业务。改革后,新版单一窗口平台打造上线海关保证金单证电子化系统、中国中亚区域生物安全合作管理平台(含俄文版)、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监管应用平台、新贸通市场采购平台、新智港综合服务平台、自驾商品车直通等7个地方特色应用,实现业务整合、流程优化、入口统一、无纸办理,为新疆国际贸易企业提供特色化服务。

二、创新点

(一)全国首个电子口岸专线传输单一窗口,保平台数据安全。实现电子口岸专网与全国版单一窗口连接,并采用实体SaaS软件运营服务)成。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单一窗口与全国版有效对接,填补了通过专网接入全国版的实践空白,还有效保新疆国际贸易数据采存算管用全流程数据安全,为平台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

(二)持续推进技术革新,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推动新技术在拓展平台功能和优化用户体验上的应用,打造AI智能客服,通过持续优化界面设计和服务流程,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操作。

三、实践效果

单一窗口通过集成通关、物流等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激活经济活力。同时,单一窗口聚焦特色产业,以创新思维强化特色应用,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强化口岸统筹管理,纳入更多政府监管节点,通过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截至202411月,新疆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新贸通”1039市场采购平台贸易额突破17亿元。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采购货物已送达英国、奥地利、匈牙利、白俄罗斯、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21个国家。地方特色应用新智港班列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企业达133家,总订舱数量达15197舱,天山号中欧班列开行335列。



典型案例2

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准入“零门槛”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更加便利地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指导新疆外汇与跨境人民币展业自律机制(以下简称自律机制)发布《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创新建立政府推荐+银行评估的优质企业准入机制,倡导越诚信,越便利,基本实现准入零门槛

一、主要做法

(一)实行优质企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根据《实施意见》,凡是以实体生产或经营为主业并正常生产经营的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只要守法自律,近两年未受相关监管部门处罚,能够自行妥善留存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交易单证等真实性证明资料,并愿意配合经办银行、自律机制事中事后抽查、核实工作,均可享受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

(二)创新政府推荐+银行评估准入新模式。根据《实施意见》,由自贸试验区市监、商务、税务等业务部门定期向自律机制推荐守法合规的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企业名单,再经自律机制成员银行评估后进行准入。此外,《实施意见》还设立了优质企业快速准入绿色通道,自律机制可基于业务部门申请,组织成员银行对临时推荐的重点支持企业开展评估后,酌情纳入优质企业名单。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做减法根据《实施意见》,优质企业可凭《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付款说明》或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货物和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转口贸易、退款除外),以及在境内依法合规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融资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等资本项下人民币收入,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

二、创新点

(一)准入条件创新。改革前,国内多数省市和自贸试验区对享受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的优质企业设置了某时段内该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需达到一定笔数和金额的准入条件,新疆企业准入条件为上年度结算笔数达到10笔或结算金额达到500万元。改革后,取消了笔数和金额限制,不要求企业具备一定业务开展基础,只要够诚信,就能实现够便利,基本实现零门槛

(二)准入流程创新。改革前,优质企业准入流程主要由金融部门主导,即人民银行首先筛选出跨境人民币结算笔数和金额达标企业名单,征求行内相关执法部门意见后提供自律机制,再由成员银行评估后认定发布。改革后,将更多自贸试验区内涉外经营主体纳入便利化政策支持范围,同时也为业务部门招商引资提供了一定抓手。

(三)便利化服务创新。针对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从未办理过跨境人民币业务但同时具有业务需求的情况,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可先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支持范围,同时根据情况设立6个月跨境人民币业务辅导期,指导企业熟悉业务流程和监管要求,辅导期结束后再按照简化流程办理。

三、实践效果

(一)优质企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613日,新疆外汇与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随《实施意见》同步发布了首批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名单,共159家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纳入便利化支持范围,而根据此前全疆版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及准入要求,全疆准入企业仅90家。今年前三季度,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收付达9.93亿元,占自贸试验区数万家企业收付合计的四分之一,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同比增长47%

(二)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效率显著提升。由于优质企业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交合同、报关单、发票等业务单据,节省了企业相关部门收集单据的时间,凭借收付款指令即可办理。跨境资金汇入汇出时间由原来的半个至一个工作日最快缩短至5分钟,大大降低了企业事前逐笔收集和银行审核单证成本,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典型案例3

机场“全域+区域”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

新疆机场集团

2024年,新疆共计投运运输机场27个(含石河子花园机场),预计到十四五末,新疆机场数量将达33个。为解决新疆地区中小机场数量多、边散带来的安全保障压力,新疆机场集团按照规模化运营、区域化管理、专业化保障、智慧化发展思路,创新推动全域+区域一体化协同运行试点改革。

一、主要做法

(一)实现全域+区域运行数据共享。改革前,各机场运行质量和标准不一缺乏数据共享和协调机制。改革后,新疆机场集团探索一管多机场运行模式,依托全域管控中心IOC大厅,实现全疆机场在全域层面信息共享与数据汇聚,确保各机场区域运行数据、安全信息、航班动态等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全域管控中心,形成全疆机场数据的统一汇聚和共享,为开创全疆机场一盘棋协同运行新局面打好基础。

(二)建立全域+区域运行协调机制。建立机场集团运管委和各区域机场运管委协调机制,统筹全域资源,规范各区域机场运行质量和标准,提升全域管控信息化能力,提高机场运行技术支撑。即由机场集团全域管控中心作为各区域机场总调度,负责区域内航班运行、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工作协同指挥,集中管控六大功能、20个模块、70个运行要素。

(三)建立不利条件下全域+区域两级会商机制。当两个(含)以上管理分公司辖区机场出现强降雪、冻雾、大风沙尘等运行不利条件,预计影响40%的航班运行时,启动集团级会商计影响20%的航班运行时,启动区域级会商组织各专业分区和受影响的机场进行研判,多方协同制定运行调整方案。按照运行规划、运行准备、运行实施和运行分析4个阶段实施,主要应对不利条件、关键资源调配、重大保障任务,分析研判导致运行效率下降因素,组织补短整改,确保辖区机场安全、有序、顺畅运行。

二、创新点

通过将零散运行要素在机场集团内部进行系统化整合,实现关键业务和资一体化管理,建立机场集团全域+区域协调机制、不利条件下全域+区域两级会商机制,强化辖区机场运行数据共享应用,不利条件早预警、早会商、早决策、早处置、早告知,高效启动航班计划动态调整,合理调配关键保障资源,增强机场、空管、航协同联动,共同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三、实践效果

(一)服务地方发展。通过全域+区域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深化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升支线机场保障能力,加快构建东西成扇、疆内成网、干支结合、客货并举、连接亚欧的航线网络新格局,实现与中亚五国常态化通航。此外,一体化运行机制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也发挥了统筹调度作用。例如2024123日,乌什县7.1级地震,新疆机场集团依托全域+区域管控机制,迅速搭建起以阿克苏机场为核心,串联周边5个机场的空中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286名救援人员31.2吨救援物资运送至受灾现场。

(二)保障航班通达性。自实施以来,新疆整体放行效率提升显著,疆内乌鲁木齐、伊宁、库尔勒、喀什等主要通航城市机场航班正常性在全国同体量机场中名列前茅,城市间通达性有效提升。2024111月,伊宁、库尔勒、喀什航班正常性分别为93.26%90.11%90.94%,同比分别增长2.36个百分点、4.53个百分点和3.18个百分点,且均超过机场集团年度考核指标

(三)便捷旅客出行。科学高效地预先进行航班计划调整,使航班运行时刻与机场运行保障能力匹配度更高,运行保障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通过对机坪保障流程优化和监管,增强节点衔接紧密度,全疆机场截载时间缩短5-10分钟,旅客获得更充裕的值机时间,让原本可能误机的旅客可以顺利赶上行程,出行计划调配灵活度更高。(2024111月,全疆机场启动航班计划动态调整265次,调时航班19262架次,其中乌鲁木齐机场调时放行正常率90.63%;支线机场启动航班计划动态调整95次,调时航班1425架次,调时放行正常率98.07%)。



典型案例4

机场远程管制指挥新模式

新疆机场集团

为解决新疆中小机场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监管资源不足、中小机场管制运行与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以及人力资源方面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新疆机场集团积极借鉴国际远程空中交通服务领域先进经验,开展国内首套远程塔台新技术应用试点工作,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远程塔台建设模式。

一、主要做法

(一)深化理论创新。改革前,新疆机场数量众多且多处偏远地区,塔台管制员分在各地,主要依赖传统塔台设施和人员进行空中交通管制。改革后,实现传统塔台指挥管理物理性转移,将其由分散的机场本地移至集约化的远程控制中心。该技术将传统塔台管理转移至远程管制室,利用摄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技术实时传输图像信息,使管制员在远程管制室获得与现场相同的视野,实时监控机场运行。

(二)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改革前,传统塔台对于跑道及保护区的监控主要通过管制员裸眼观察或通过望远镜观察。改革后,成功在远程塔台系统中引入电子进程单系统、综合小显系统以及场面综合监视系统等前沿技术工具,深入探究智能决策辅助、图像识别监控等创新技术,构建新型监管模式,提升运行安全管理效能。

(三)实施多元化验证。改革前,机场集团小、旧、偏、特机场保障单位之间交流少,主要通过集体培训进行交流。机场内部保障单位之间的演练存在闭门造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演练科目亟待增加,演练的真实性、实用性也需增强。空中交通管制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稀少且离职率较高,技能培训手段较为落后单一。改革后,机场集团高效整合现有资源,紧密融合理论与实践,携手各技术岗位及远端机场保障单位,精心组织并模拟不同流量与复杂场景演练活动。同时,适时增设远程塔台交叉接管及应急处置等专项验证项目。空管人员可以集中在乌鲁木齐,解决员工在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上的需求,增强归属感,业务交流及培训更加便捷,管制模拟机配置成本也大幅降低,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更快。

二、创新点

(一)自主创新助力国产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通信、监视、自动化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实现远程塔台技术国产化应用,为推动国产技术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多方共赢。编纂了《中国民航远程塔台运行实施指南》与《中国民航远程塔台系统配置指南》两部指南,为后续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三)解决难点堵点完善系统功能。完善全景视频系统配置,实现对远端机场实时监控,通过视觉增强技术提供高清视频图像,提高可见度、可视范围和距离,增强远程塔台监视安全性和高效性。融合全景视频、ADS-B和气象信息,优化操作界面,提升操作效率。针对机场气候特征,配置镜头自清洁雨刮器和风热模块,提升系统可靠性。安装视频会商系统,实现快速通信,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三、实践效果

(一)以技术手段实现远程塔台的增强服务。运用视景增强技术,在低能见度或夜间条件下为管制指挥提供清晰的视角;通过智能识别跟踪航空器,结合挂标牌及动态监控功能,预防管制员出现错、忘、漏等情况;深度融合场面监视、气象信息等信号,使管制员在单一显示屏上全面掌控各类信息,增强管制指挥情景意识;与空管及机场运行系统集成,实现智能辅助决策,提高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效率与安全性。

(二)建立远程塔台集中管理模式。远程塔台位于乌鲁木齐,实施集中优势资源管理,管制员保障日高峰架次较本地机场增加近一倍,管制人员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同时,有效利用管制模拟机等各种培训资源,开展大流量以及特情处置训练,管制员多情景应急处突能力也得到锻炼。

(三)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远程塔台应用解决了偏远中小机场设施设备分散、维护成本高、空管运行规模小等结构性矛盾,集中化的远程塔台实现了由一套指挥班组实施多机场航行管制,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运行效率。经测算,远程塔台进入试验运行后,降低两机场20%的人员配备。同时,远程塔台的运用也为后续新建小偏特机场和通用机场提供新思路。



典型案例5

自驾出口商品车“二维码”快速通关新模式

乌鲁木齐海关、霍尔果斯片区

乌鲁木齐海关以企业实际业务诉求为落脚点,基于监管流程优化与科技赋能,在霍尔果斯片区试点商品车二维码快速通关创新应用,实现了对自驾商品车出口的智慧化监管。

一、主要做法

(一)探索研究二维码直通应用。对关区出口商品车监管流程进行梳理、总结,探索研究适合关区实际的商品车监管流程,研究开发自驾商品车快速通关应用,通过车架号、发动机号等关键信息实现车辆与电子数据绑定,并按车生成商品车身份识别二维码

(二)积极推动丰富单一窗口应用。在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增加自驾商品车快速通关应用,并完成数据安全审核和上线运行。商品车出口企业登录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自驾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块,填报商品车信息,申请商品车二维码即可。

(三)优化流程实现智能快速通关。进一步优化调整商品车出口监管流程,以商品车二维码为核心,通过卡口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二维码车辆信息与海关通关系统自动交互,实现卡口自动识别、物流信息自动维护、现场关员无纸化核查,进而完成自驾商品车驾驶员无需下车即可快速通关的目标。具体流程为:商品车出境前,企业将由自驾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块生成的车辆身份识别二维码粘贴于车辆侧挡玻璃或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保存,凭此二维码实现海关集中查验场卡口自动抬杆。现场海关关员通过手持便携设备扫码即可验核车辆信息,全程数据信息化,免除人工制卡及核对纸质单证、车辆信息等工作,有效压缩人工比对单证、车辆通关环节时效。

二、创新点

研发自驾商品车直通应用,优化系统数据抓取路径,搭建报关、查验、放行等电子信息交互平台,以商品车二维码代替传统的商品车运通卡,全面优化自驾商品车出口监管流程,实现全程自动化办理。创新开发多维度智能显示大屏,全天候动态公布出口商品车查验、放行等通关环节进程,助推商品车出口提速。

三、实践效果

(一)商品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口商品车13.7万辆,同比增长274.5%202489日,乌鲁木齐海关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顺利完成自驾出口商品车快速通关模式实单测试,测试期间共计516辆自驾出口商品车通过生成专属车辆二维码,自动触发卡口识别,实现物流信息反写、报关单结关等作业,有效释放现场人力资源,出口自驾商品车整体通关效率提升80%

(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使用二维码代替运通卡通行,出口商品车无需现场等待制卡,日均可免除制卡600余张,缩短人工作业时间以月均出口500辆商品车的中型企业为例,每月可节约企业成本2万元,降低企业通关综合成本。

(三)助力口岸提速通畅。二维码直通可增强现场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大幅缩短车辆在口岸停留时间,物流过程全程电子化,实现车辆办结手续驶离出境由30小时缩减至5小时,有效压缩80%车辆通关时间,提升商品车通行效能。

(四)筑牢风险防线。在车辆通关环节,现场关员通过手持设备识别二维码息,核对车辆外观、品牌、车架号、随附单证等申报信息,有效免除6条单证信息的人工核对要素,避免人工校对产生作业误差,实现出口商品车全流程风险可控。


典型案例6

“保税航油”全流程一站式监管体系

乌鲁木齐片区、乌鲁木齐海关

乌鲁木齐片区顺应国际航空产业发展,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海关、中航油新疆航空油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成立保税航油加注业务工作专班,建立关、地、企定期会商机制,同步交叉协同办理保税航油资质设立审批全流程涉及的10个关键环节,较国内其他城市提前770个工作日,高效推进乌鲁木齐航空口岸国际航班保税航油加注业务成功落地,构国内首个关区内管输原油进口、炼化加工、危化品检测、航油加注、出口监管全流程监管体系。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监管模式,由分仓存储两仓功能叠加改革前,机场供油业务具有较强的公共性,供油公司需要同时向国内和国际航班供油,供油过程需要储罐、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设备,国内各机场一般不具备将保税、非保税航油分开存放的设施和条件。现有监管模式下需要将燃料油进行物理转仓作业,忽略了航空煤油品质、流向一致等特点,降低了油储罐利用率,制约了油品流转、供油效率。改革后,油品储罐在遵循海关监管的前提下,兼具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双重功能,使储罐既能发挥保税油仓库作用,又能接收储存出口监管油品。有效降低租罐成本,提升储罐利用率,加速油品流转,提高供油效率,降低供油企业保税航油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优化供应机制,由单一供应多元供应改革前,乌鲁木齐2023年航空口岸航油总量约105万吨,其中加注至国际及港澳台航班的航油仅为2.3万吨,占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航油总值的2.2%。与国内大型国际机场相比,目前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航油供应体制较落后,难以满足国际航空枢纽日益增长的需求。改革后,乌鲁木齐航空口岸引进航油供应商,提高企业航油产能(每家企业60万吨/年),合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确保乌鲁木齐航空口岸保税航油稳健供应,提高航油供应的可靠性和航油加注服务的价格竞争力,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增加到达和经停乌鲁木齐的航班。

(三)优化产业链条,由直线流通全产业链流通改革前,航油的生产和进口依赖于国际原油市场波动,价格风险和供应稳定性成为潜在隐患。特别是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时,会对航空公司运营成本造成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国内炼化产能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平衡压力。改革后,整合各种资源,引进油品贸易央企、国企、民企集聚,提升油品流通领域市场化配置能力,搭建成品油内贸分销网络,探索完善成品油流通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二、创新点

(一)创新一站式监管。根据原油进口、炼化加工、运输仓储路线,强化关区各隶属海关联动监管,建立一站式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由所属阿拉山口海关监管中哈管道原油进口,所属石河子海关对独山子炼化环节建立加工贸易手册,所属乌昌海关开展属地报检、取样送检业务,所属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海关开展航油加注监管业务。

(二)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乌鲁木齐片区有效统筹各交叉部实现业务办理集成化,结合实际将项目立项、验收和行政审批等事项由串联改为并联,为项目落地抢出合理加速度。靠前提供全环节优质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前介入、现场服务,确保快速通过验收。在企业申报过程中,提前告知材料清单,服务企业完善提高材料质量,重点推动解决堵点难点问题20余项,为提高办理时效创造最佳条件。

(三)优化全链条服务。建立保税航油建设推进路线指导蓝图,细化6个方面17个项目环节,明确各环节责任单位、节点时限,为业务开展提供整体纲领。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利用油气物流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航油两仓的仓储数据和流量动态,对保税航油进、出、转、存各环节实施动态监控,辅以监管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融合,确保航油监管严密、安全、有序。

(四)提升通关效能。通过细化监管方案,为保税航油业顺利落地及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实地指导确定油罐选址、改造等初步事宜,针对油罐涉及的环保项目整改审批环节,协调应急管理部门快速审批回复,帮助企业节省储罐改造费用590万元。探索预约通关、分送集报等便利措施,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打造更加充分的保税航油加注市场。2024423日,完成首份4万吨原油加工贸易手册备案,经过加工炼化生产1.2万吨高纯度航空煤油。

三、实践效果

(一)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头建立关地企三方协作机制,推进相关工作模式由串联向并联运行,以全国最短时间加速项目落地,项目自立项到落地整体办理时间合计缩短770个工作日。

(二)提升监管效能。聚焦保税航油通关过程中的难点、堵点,整合优化监管环节,推动通关流程再造,提高通关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完成出口监管仓库及保税仓库设立审批许可、保税航油出口报关等各项工作,海关环节整体节省459个工作日。

(三)惠企降本增效。首单保税航油于2024624日成功加注,截至11月,乌鲁木齐片区累计加注保税航油突破3万吨,服务航班2242架次,为企业减免税费2844余万元。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6万吨(突破历史最高峰)、同比增长5.4倍,其中,10月单月进出口货运量6497吨,同比增长11.3倍,达到2023年全年的92.4%,进出境航班5562架次、同比增长1.5倍,进出境人员5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6.6%,政策红利释放明显。



典型案例7

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境内便捷支付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霍尔果斯片区

为提升哈萨克斯坦等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程度,中国人民银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行(以下简称“伊犁分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改善营商环境,丰富服务供给,助推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Kaspi.kz和蚂蚁集团合作,进一步丰富移动支付方式。

一、主要做法

(一)明确跨境支付实施路径。制定《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支付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推动具有资质的境外机构钱包与境内实现互联互通,推进境外钱包在境内使用受理环境建设,不断扩大钱包使用范围。

(二)助推双边支付机构成功合作。以提升支付便利化为目标,伊犁分行摸清商户支付服务需求,与支付宝沟通协作,推动哈萨克斯坦最大电子钱包Kaspi.kz与支付宝Alipay+建立合作关系。

(三)讲师指导见效快。513日,组织商户开展支付便利化培训,邀请蚂蚁集团老师向商户授课指导,详细解说哈萨克斯坦电子钱包Kaspi.kzAlipay+的使用方法,大幅提升境外来华人员及商户使用率。

二、创新点

改革前,哈萨克斯坦来华人员如果想通过国内移动支付平台扫码支付,需在我国银行办理银行卡后,在移动支付平台绑定使用。因此,短期来华经商、旅游的哈萨克斯坦人员采用的支付方式多为现金交易,商户收取坚戈或人民币现金后再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或进行存款储蓄,支付便利性有待提升。

改革后,哈萨克斯坦来华人员无需下载支付宝,只需打开其Kaspi.kz钱包选择“Alipay+服务,就可以扫描支付宝二维码付款,实现Kaspi.kz钱包在我国无障碍使用,交易方式简单快捷,节省交易成本的同时保障资金安全,成为哈萨克斯坦来华人员首选交易方式。

三、实践效果

(一)移动支付实现新突破。哈萨克斯坦来华人员使用Kaspi.kz支付变得更加便捷,为双方经贸往来带来积极影响。

(二)支付环境建设更优化。通过Alipay+跨境服务,降低哈萨克斯坦来华人员现金交易成本,为市场营造更优良的交易环境。截至11月末,累计发生交易笔数119.65万笔,交易金额25930.98万元人民币、服务用户数10.18万人。



典型案例8

“能碳数智管理+绿色交易服务”低碳发展模式

乌鲁木齐片区

立足碳达峰、碳中和建设要求和企业实际诉求,乌鲁木齐片区建设甘泉云能碳数字化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甘泉云平台),运用数字技术开展能碳管理,探索实行能碳数智管理+绿色交易服务低碳发展模式,为区域绿色化转型打造示范和支撑,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

一、主要做法

(一)建设数字化区域能碳管理平台。改革前,由于缺少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园区能耗、污染与碳排放等数据搜集难、更新慢、维度少,无法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改革后,乌鲁木齐甘泉堡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与区内国资企业共同开展甘泉云平台建设,开发园区多能流综合能量管理系统(IEMS),综合运用智能传感器、5G物联网、SaaS(软件运营服务平台等数字化技术,将园区28家企业的水、电、气、热、冷、碳等多品类能碳数据接入甘泉云平台,建立企业数字能碳画像,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区域能源与碳排放的有效监管。

(二)提供多元化绿色低碳运营服务。改革前,现有绿色低碳运营服务功能相对单一,未形成系统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例如在传统模式下,园区工业余热难以进行二次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改革后,管委会围绕企业需求,通过甘泉云平台提供能耗管理、电力运维、智能巡检、充电站运营等多元化、定制化能源服务。以能耗管理为例,管委会服务区内新疆众和、活性炭等企业,将工业余热资源接入甘泉云平台,通过数字化分析与调配,将工业余热用于管委会办公大楼、双创小镇、新疆隆炬等单位的供暖服务,回收利用工业余热可节省标煤5.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4万吨。

(三)探索集成化绿色交易业务。改革前,受到绿色交易渠道分散、交易标准相对缺乏、市场主体认知不足等问题制约,园区能碳交易业务难以落地和产生效益。改革后,搭建甘泉云平台绿色交易服务中心,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绿证等交易业务,以及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企业碳核查等多种服务。目前,通过甘泉云平台,已协助巴州、博州、克州等地州政府完成双碳行动计划编制等工作,助力地方和企业加快实现低碳发展。

二、创新点

(一)从数据孤岛到多源信息互联。改革前,园区能耗、排放、用能等数据分散在各个企业,管委会需逐一对接企业,就水、电、气、热、冷、碳等数据进行梳理,数据搜集成本高、更新频率低、时效性较差,导致园区绿色低碳领域决策缺乏数据支撑。改革后,通过物联采集、系统对接等多种方式,实现能碳数据汇聚和能碳动态感知,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时搜集,打破数据孤岛,提高园区企业能碳管理效能和企业节能降碳积极性。

(二)从分散业务到综合服务集成。改革前,碳排放权、用能权、绿证等交易以及园区能源管理依赖不同平台,统筹管理难度大。改革后,通过甘泉云平台,将各类绿色能碳业务进行整合,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以企业能碳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数据采集方案和定制化综合能源服务,实现园区低碳服务、企业运维、能源数字化等领域深度融合。

(三)从传统治理到政策数智赋能。改革前,能碳管理与相关决策基于传统统计数据,缺乏科学高效的分析手段。改革后,通过对企业能碳数据的精准收集、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政府能够对能碳政策进行及时、定向的调整优化,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前瞻性。

三、实践效果

(一)能碳数据全面动态管理。甘泉云平台接入28家企业能耗数据,接入企业数量占园区规上工业企业80%(规上企业共35家)。数据种类方面,已实现对电、水、气、热和部分煤炭等能源数据的全面覆盖。通过数字化监测和传感器,实时记录区内企业碳排放总量、趋势、结构等数据,并通过实时能耗数据识别企业的主要耗能点,大幅提高能碳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二)企业能耗排放显著降低。甘泉云平台通过企业节能技改、余热回收利用、绿色交易等方式,园区平均能效提升20%,碳排放减少15%,显著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服务园区绿色转型发展。

(三)支撑园区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甘泉云平台开展认证及科技创新,目前已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在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中荣获全国新锐组优秀奖。截至目前,依托甘泉云平台申报软件著作权46项,并取得了包括ISO管理体系认证、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三级、安防企业工程资质等级证书三级等9项资质。


典型案例9

移民与海外人才服务管理新模式

乌鲁木齐片区

为进一步提升外国人在乌鲁木齐生活、工作便利化水平,提高海外人才服务能级,设立乌鲁木齐片区设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公安、科技、人才、民政等不同领移民事务管理服务整合为一站式集成服务体系,打造功能齐全、服务丰富的全方位、综合性涉外服务平台,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全流程服务的目标,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一、主要做法

(一)一站式涉外业务集成办理新模式。在中心设立一站式业务受理区,集中办理17项涉外政务业务。改革前,因涉外业务办理事项涉及多个层级、多个部门,且分布在不同区域,存在多头跑、耗时长等问题。改革后,通过整合公安、科技、人才、民政等不同部门资源,将涉外业务办理部工作人员聚集到中心联合办公,让外国人能够在中心集中进行业务办理,并推出乌鲁木齐移民与海外人才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业务办理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了外国人对政务服务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中心整合优化市、区两级政务服务资源,将市级涉外政务服务向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区块延伸入驻,由市级科技、出入境部门在高新功能区块提供签证换发、延期,外国人、居留许可,外国人工作许可,旅行证签发等业务办理事项,合理有效利用两级行政资源,强化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协同联动。

(二)一窗通办涉外业务联合审批新模式。在一站式业务办理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来华居留许可联办窗口,率先推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来华居留许可一窗通办、两证联办、同时发证”的涉外审批新模式。改革前,外国人需携带相关材料先到科技部门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核出证后,再到出入境部门办理外国人来华居留许可。由于两部门之间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信息无法共享,会出现重复提交材料的情况。此外,各部门按各自的流程和时间安排进行审批,导致审批时间过长。改革后,采用一窗受理模式,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和信息共享,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申请人只需携带相关材料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就可同时办理两项业务,即实现科技部门和出入境管理部门信息互通、同步预审,有效简化了办事流程,减少两证审批衔接时间。

(三)首次将移民事务服务海外人才服务相融合,探索打造一体化的移民与海外人才服务平台。改革前,传统的移民事务侧重于人员出入境管理海外人才服务则聚焦于吸引、留住和利用好海外专业人才资源二者相互独立,各自有着独立的服务内容和重点。改革后,中心在整合移民事务办理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嵌入海外人才服务功能,可提供创新创业一揽子方案、打造人才交流一系列品牌等服务,提升乌鲁木齐在移民与人才服务领域影响力。

(四)创新组织体系,首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多元合作服务模式。中心创新组织体系,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三方服务合作模式,将外国人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有机融合,通过吸引有资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实现了涉外公证、翻译旅游、通讯金融、涉外法律等多领域全链条涉外服务供给聚焦外国人来乌工作、生活新需求,结合外国人最关心关注的入境体检、子女入学、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看病就医等热点问题,专设多语种综合咨询服务窗口,让外国人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其特定需求获取相关服务。

二、创新点

按照需求导向、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建设思路,推动公安、科技、人才、民政等部门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入驻,为外国人提供移民事务办理、政策法规咨询、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旅行专家顾问、涉外法律、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划分为一站式业务办理区、全要素公共服务区、全方位文化交流区三大功能板块,共计12个窗口,可提供33项业务及服务办理,包括17项涉外业务办理事项和16项涉外生活服务事项目前已基本形成窗口功能齐全、服务丰富、布局合理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实践效果

(一)业务办理及服务更加高通过集中办理业务,统筹各类涉外业务办理部门,实现涉外业务和服务高效协同办理。自20241021日中心揭牌以来,共受理外国人签证证件1241人次,其中,外国人居留证件797人次,外国人旅行证284人次,外国人普通签证115人次,外国人停留证件45人次,为外国人提供涉外公证、旅行翻译、入境体检、看病就医、子女就学及创新创业等各类咨询及综合服务百余次。

(二)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审批时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窗通办务,对外国高端人才(A类)的两项业务办理时3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显著提升审批效率。

(三)国际人才交流合作走深走实牵头组织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带领40余家企业前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研学商务考察;邀请俄罗斯、中亚地区国家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赴新疆开展国际学术和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召开新疆国际创新创业人才交流会、国际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国际人才座谈交流会、丝路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信息技术及应用创新国际人才交流会等。

(四)提升外国人往来便利化水平,打造城市国际化服务品为外国人员往来、国际贸易投资、商务合作、旅游发展提供便利,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名片塑造了我市友好、包容、开放的良好国际服务形象品



典型案例10

“综保区智能出区+图定班列”商品车出境模式

乌鲁木齐片区

乌鲁木齐片区抢抓中亚各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的契机,优化整车出口新模式,依托面向中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开行全国首列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压缩口岸滞留时间,缩短运输周期,提高通关效率和运输安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力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园区辅助管理系统,简化出区操作流程。改革前,根据海关监管要求一票多车业务模式下,在该票核注清单下所有整车集结完毕后才能出区,且要求每一辆整车出区时刷2IC卡识别,第一次需将所有整车IC卡收集,将型号相匹配的整车上磅进行首次刷卡(不抬杆),确认核注清单下车辆全部集结,该票核注清单下所有核放单显示货物到检状态,再进行第二遍刷IC卡识别,副卡口抬杆放行。该模式在车型较多的情况下出错率高,现场业务人员无法实时掌握刷卡系统数据情况,需要长时间核查处理问题数据,作业效率低。改革后,制定《乌鲁木齐综保区辅助管理系统升级技术方案》,升级园区辅助管理系统及副卡口系统,以现有整车出口业务流程及单据申报为试点环节,打造一个支持无人值守、24小时验放的智能卡口。系统开通自动到检放行功能,一次申报、一次识别、一次抬杆。整车只需一次识别核对信息即可出区,实现一次验放过卡,减少了二次作业流程,缓解整车进出排队集中等待现象。若同一核注清单下的车辆未集结完毕或整车信息出现错误,则系统自行记录并提示,随后现场海关和企业进行核查整改即可。

(二)增加便利化系统功能,优化智慧管理。改革前,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支持批量业务单据表头、表体导入功能,整车进出区需业务人员一车一录,核放单录入量大,通关效率缓慢。改革后,第一,针对整车出口的特有业务模式,辅助系统增加了核注清单、核放单(表头、表体)批量导入功能,导入的数据模板可在辅助系统中下载。第二,辅助系统增加核注清单表体导出功能,且导出模板与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报关单表体的导入模板一致,方便企业进行报关申报;第三,辅助系统增加海关端预警模块,当第一辆整车抬杆放行出综保区卡口后,在系统预设的规定时间内所有车辆未全部出区时,海关端将预警提示。

(三)站区联动,实现车辆无感过卡、丝滑关。引入先进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副卡口车辆无感过卡。改革前,副卡口系统识别繁琐、进出效率低,造成卡口车辆排长队,通行时效慢。改革后,副卡口增加无线射频技术(RFID)设备,调整卡口报文采集、发送的验放处理逻辑,优化一票多车货物进出区流程,实现整车进出区自动识别、自动抬杆、一次验放过卡,大幅提高卡口通行效率、节约企业运输成本。

(四)申请发运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出口保税图定班列。改革前,汽车出口通过公路抵达国境口岸海关监管库,通过跑或搭乘轿运车出境。用铁路运输,则需申请铁路国际联运计划,汽车出区时间不稳定。改革后,协调铁路部门,将商品汽车出口运输班列纳入中亚国际联运火车时刻表,每周发运1列。20241010日,开行全国首列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该班列装运商品汽车,采用铁路国际联运模式,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集结报关后,从三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载发运,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到达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铁路口岸后转公路运输,最终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

二、创新点

(一)针对一票多车业务模式下的整车出口,在综合保税区辅助管理系统及副卡口系统中,开通了自动到检放行功能。支持在多个一票多车业务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允许不同核注清单下的核放单车辆交叉进出综合保税区卡口,实现车辆即来即进,大幅提升整车出口通关效率。

(二)推动综合保税区辅助管理系统(含副卡口系统)与海关关二期系统数据交换和联动。实现核注清单、核放批量导入并申报,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海关监管和企业通关效率。

(三)推动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班列全国首列开行。实现商品汽车图定班列定点、定线、定时、定车次运输出境,保证运行时效,形成常态化规模化运行模式,稳定客户预期,提高集货成效。

三、实践效果

(一)车辆过卡效率显著提升。车辆刷卡1次后即可放行,同时,卡口系统满足通过IC卡或RFID电子车牌识别过卡模式,使得过卡效率由20/小时提升至60/小时、效率提升200%

(二)核放录入效率显著提升。通过核注清单导入、核放单自动生成,每小时生成190左右车辆核放单、效率提533%左右,减单据录入耗时,提正确率通关效率。

(三)企业人力消耗显著降低。只需安排一人,在保证核注清单准确后即可自动批量生成整车核放单,有效节约人力,效率和准确率显著提升

(四)整车出口时效和成本显著优化。出口商品汽车搭乘图定班列,可实现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通关时间由原来公路运输的3天压缩至3小时。出口商品汽车搭乘图定班列出境无需在国境口岸换装,减少换装环节,压缩口岸滞留时间,节省口岸滞留仓储费用,提升运输安全性,运输成本相较公路运输降低30%



典型案例11

构建果蔬出口综合服务模式

乌鲁木齐片区

为推动果蔬出口在生产、运输、贸易等环相关信息整合,有效解决果蔬传统出口倒装时间成本高的问题,乌鲁木齐片区十二师区域依托九鼎农产品市场,打造果蔬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新鲜果蔬国际贸易降本增效。

一、主要做法

(一)依托市场,设立果蔬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改革前,九鼎农产品市场缺乏出境水果包装厂、果蔬出口备案基地等配套设施,涉及商检证等出口资质时,申报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此外,九鼎市场主要承担果蔬、冻品集货功能,现有市场商户出口量少、出口渠道单一且分散。改革后,依托九鼎农产品市场果蔬规模优势,叠加口岸功能,连接国际运力,为商户提供果蔬采购、包装、冷链运输、清关报关等一站式服务。

(二)海关查验功能前置。改革前,所有出口果蔬需在九鼎市场进行装货,并在边境口岸进行报关查验,等待时间较长。改革后,乌昌海关在海关服务大厅设立农副产品专用窗口,按照海关对出口商品抽检率规范,推出多点装货、集中查验”模式,对冷链货物和果蔬产品实现即报即检即验即放,将整体货物通行时间从36小时压缩至12小时,提高约50%的通关时效,降低约30%的商品损耗,实现门对门直达运输。

(三)推行公铁双线运输出口。一是公路运输方面,改革前,传统果蔬出口采取国内普通冷藏车抵达霍尔果斯口岸后,倒装至哈萨克斯坦冷链车进行报关报检,再运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需经两次短倒和24小时经停,每辆车多支出仓储费、装卸费、货损等总费用高达1万元/每次,且耗时长达40小时左右。改革后,哈萨克斯坦冷链车在九鼎市场完成果蔬装货后同步办理报关手续,无需在霍尔果斯口岸办理海关手续,减少了货物装卸和等待通关环节,直接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用时缩短至24小时以内,果蔬新鲜度得到进一步保证。二是铁路方面,改革前,鲜食葡萄多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公路运输方式出口到东南亚市场,易受天气和路况影响,时效不稳定。改革后,通过中老铁路冷链集装箱,采取疆内多点集货、九鼎集中查验,全程冷链整列直达东南亚,使单批次出口鲜食水果时效更快、体量更大、损耗更小。

二、创新点

(一)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创新“1+2+N”的果蔬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思路。“1”是搭建1个果蔬及冷链果蔬出口综合服务平台。“2”是打造2个国际冷链运输通道。“N”是实现海关现场查验,用好属地直通模式,叠加果蔬进出口基地业务、冷链物流业务等,创新铁路直通模式,持续优化高效便捷业务应用场景。

(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过去,农产品生产、运输、贸易等环节缺乏整合,在新模式下,以果蔬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联动国内多家果蔬海关注册备案基地,实现上游有农产品生产基地,中游有专业商贸集散市场及国内外运输,下游有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消费市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疆果蔬进出口基地综合服务模式。

三、实践效果

(一)出口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新模式下,哈萨克斯坦冷藏车到达霍尔果斯口岸后可直接出境,无需再进行出口货物报关和出口转关货物二次入仓,为企业节省约40%的运输时间,降低约5%的物流成本,增强了产品出口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竞争优势。

(二)推动交易市场实现转型升级。打通一带一路新鲜果蔬国际贸易最后一公里,推动果蔬交易实现国内外两个市场联通发展。新疆果蔬出口综合服务平台更趋完善,推动九鼎市场从传统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向果蔬进出口基地转型升级。

(三)形成东南亚中亚俄罗斯供应体系。依托一带一路西通道成熟的国际公路运输体系和西部陆海新通综合服务能力,完成新疆地产鲜食葡萄班列全程冷链直达,进一步将九鼎市场打造成为中国向西最大的果蔬供应基地,以及连接共建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的枢纽,更好联动云南、广西等沿边省区,逐步实现以最高效率向中亚、俄罗斯国家供应热带水果,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新疆果蔬和中亚农特产品,打造九鼎一个中转站贯穿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的亚欧果蔬贸易通道。



典型案例12

电子组装加工产业“前置仓+定制化”

物流服务模式

喀什片区

为有效解决喀什片区电子组装加工企业原材料及产成品进出疆运输成本高、时间长的问题,遵循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原则,探索前置仓+定制化物流服务模式,将货主分散且货物种类繁多的锂电池等原材料和产成品进行前期集结和整合,统一调配车辆发往目的地,支持电子组装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打造电子组装产业加工集散基地。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车辆运输集拼集运定制服务。改革前,电子组装加工企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由生产企业自行通过陆运或空运方式运输。由于锂电池等原材料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物流公司不愿提供运输服务,即使部分物流公司承接锂电池运输,从喀什到珠三角的单程运输时间长达15-25天,运输成本高、资金周转时间长、交货时间不稳定,导致生产企业经常遇到因未按时交货而赔付违约金,或因订单取消而停产等困难。改革后,制定《集拼集运管理办法》,由片区服务中心监督管理,供应链公司制定运输方案,按周统计企业原材料采购需求,合理安排原材料购进及产成品出货的总货量,统一调配车辆运输至喀什或疆外目的地,实现不同企业、不同类型货物集拼集运,提高运输效率、确保运输时效,最大限度节约企业物流成本,降低资金流转压力。

(二)在货物集散地科学设置前置仓。在广东省东莞市、河南省新乡市2个电子产业聚集地设置前置仓,在集拼集运前对货物进行集结和分流,实现不同企业、不同类型货物同车运输,大幅降低单个生产企业运输成本。企业提前将货物及产成品存放在前置仓,根据客户需求及时派送,提高了发货时效和产销效率。

二、创新点

(一)政企合作制定集拼集运供应链管理方案,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专业集拼集运物流计划和方案。

(二)在前置仓储备原材料和产品,随时派送,实现进出疆货物集中报备、供应链信息集中处理

三、实践效果

(一)提高了行业运输效率。通过提前汇总货物信息,精准合理安排集拼集运,喀什至东莞物流时间由5-10天缩短至5天左右,最大限度利用车辆运输空间,一次运输多个订单多种货物,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输效率。

(二)节约了企业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率和产能利用率,极大提升企业运输效率和经营效益。20241-11月,以前置仓+定制化物流服务模式共计运输货物货值1.42亿元,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310余万元,为单个生产企业节约流动资金100万—200/年。

(三)改善了片区营商环境。20241-11月,共计8家企业自愿申报前置仓+定制化物流服务模式,发出98车货物,集运各类锂电池2700万支(货值约2亿元),各类原材料1200吨,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缓解资金压力,提高企业投资发展信心。



典型案例13

引入数据交易新载体

喀什片区

为推进喀什数字经济发展,挖掘数据价值,规范数据流通,喀什片区联手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推动广州数据交易所按照一所多基地多平台的架构,在喀什设立服务基地,主动链接数据交易全国一张网,实现数据跨省跨区域规范流通,赋能喀什空天信息、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当地,拓展数据服务空间。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成熟运营模式,喀什服务基地按照立足喀什、服务全疆理念,在数据产品孵化、数字资产合规登记、数据流通交易、数据资产入表、人才培养培训、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6个方面综合发力,探索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并推动以广州数据交易所(喀什)服务基地(以下简称喀什服务基地)为据点,不断拓展服务空间,为兄弟地州乃至全疆数字化发展服务。

(二)双向赋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广州数据交易所成熟的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和流通交易体系下,喀什服务基地聚集本地企业和外地数商企业,构建大聚大开发产业生态,合力挖掘数据价值,开发地表反射率产品—土壤盐碱化监测、地表反射率产品—光伏电站选址、智慧旅游平台、“三农”大数据平台、卫星遥感影像图服务等15款数据产品,完成数据产品合规审核与数据产权登记工作,在广州数字交易所上线。喀什数据产品赋能喀什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纺织、林果、农副产品、旅游等特色产业领域应用,并反向赋能广东及其他省市实体经济,例如,喀什服务基地上架的卫星遥测控等产品服务广东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数据治理能力。2024715-16日,喀什服务基地配合自治区数字化发展局,围绕数据政策、数据挖掘、数据交易安全等课题内容,承办全疆首届数据要素高级研修班,为全疆14个地州、89名数字化发展部门领导干部授课,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发展部门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培养勇于创新实践的数据流通领域专业人才。2024117-8日,围绕企业数据资产化战略、数据价值洞察、数据资产管理路径、公共数据治理运营等方面,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自治区发改委、国资委、数字化发展局,组织34家国企、94人举办全疆首届数据资产入表高阶实战培训班,进一步推进全疆数据资产入表工作。

二、创新点

设立疆内首个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新载体—喀什服务基地,复制成熟数据开发模式,推动农业、纺织、能源、文旅、地理空天信息等数据产品上架交易,实现数据要素与产业、实体经济融合,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推动实现数据×”,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带来收益。

三、实践效果

(一)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开展多领域数据交易。喀什服务基地自揭牌落地以来,已在城市治理、应急管理、数字教育、政务服务、低空遥感等多个领域开展数据交易。挂牌首日促成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就“‘惠云眼市域应用示范服务达成交易,实现交易额316截至202411月,喀什服务基地已发展会员企业40家,进场交易标的15款,数据交易额已突破1亿元,领跑新疆数据交易市场。

(二)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依托空天信息、跨境物流商贸、种植农业、纺织服装等喀什特色产业,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助推产业提质增效。惠云眼市域应用示范服务数据产品为例,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数据资产沉淀或流失。以绿色环保数据产品为例,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为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以文旅产业为例,通过汇聚、分析和挖掘运营商数据、银联消费数据、游客投诉数据等内容,实现对行业动态和产业监测准确分析,为文旅营销策略提供可靠数据参考。



典型案例14

TIR集结中心物流仓储服务模式

喀什片区

喀什片区按照通道+枢纽+网络的思路,发挥喀什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优势,建立IRU认证TIR集结中心,积极推动传统公路运输向TIR运输模式转变,开辟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

一、主要做法

(一)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完善物流设施。支持物流公司申建IRU认证TIR集结中心,根据IRU标准要求,建设仓储场地、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货物装卸、甩挂和集装箱吊装、停车区和司机休息餐饮等基础设施,完善国际货运集结仓,积极协助企业完成申请资料提交和仓库验收等工作,推动本地货运仓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TIR集结中心知名度。2024516日,TIR集结中心通过IRU东亚及东南亚代表处首席代表确认中心评估;526日,邀请国际物流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举行授牌仪式。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定期举办客户培训和研讨会,帮助企业理解TIR系统规则和操作流程,提升企业运用TIR系统的能力,先后引导樱桃国际、中程国际、巴基斯坦国家物流公司(NLC)等物流企业增加TIR车辆。20249月、11月,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瑞士日内瓦IRU大会上,向近100个国家的公路运输协会、交通运输部门宣传推广喀什TIR集结中心,提升知名度。

(三)设立TIR业务窗口,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一是协调海关,做好服务保障。主动协调海关,服务外贸企业需求,设立TIR业务窗口,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和业务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对接IRU专业人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业务指导,确保与边境口岸海关协作顺畅。二是引导物流企业申领TIR证,扩大TIR持证人规模。引导喀什51家具有国际运输资质的企业申领TIR证,推动物流模式由传统公路运输向TIR运输转变,提高公路运输行业整体通关效率。

(四)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海内外业务联动。设立外籍人员服务中心,为外籍驾驶员提供翻译、就医、护照办理等全方位服务,解决外籍驾驶员后顾之忧,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引导企业开通更多国际运输路线,引入更多TIR车队和企业使用TIR运输,连接外国集结中心,提升运力,实现来回有货,解决运输成本高、缺少运力的问题,初步培育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西班牙等9条跨境物流线路。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建立海外TIR集结中心,联动海外仓,提供稳定的仓储物流和TIR运输服务。

二、创新点

(一)建立全国首个IRU认证TIR集结中心,在IRU专业指导下,采用专业认证+运输服务+中心集货模式,为中外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二)设立专门TIR业务窗口,并提供全天候服务,同时联合IRU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优化海关与企业协作。

(三)设立外籍人员服务中心,保障外籍驾驶员工作与生活便利,为国际物流运输创造有利条件。

三、实践效果

(一)培育一批中外资TIR企业。20241-11月,成功培育5TIR运输企业,累计办理TIR资质车辆20辆,近期拟再新增20TIR资质车辆。引进巴基斯坦国家物流公司(NLC),目前该公司已购置150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汕德卡卡车,计划用于TIR运输。

(二)扩大喀什TIR运输规模。截至202411月底,TIR集结中心通过TIR运输货物30车,后续计划维持每月15-20TIR运输。主要货物为五金工具、制造业设备、日用品、食品、工业原料、小家电、汽车等。货源包括新疆本地企业制造的PVC塑料原料粉、核桃,山东企业生产的汽车轮胎,浙江一带企业生产的五金工具设备、小家电,以及华南地区企业生产的日用品等。根据IRU统计,20241-11月中国境内TIR运输车辆作业从喀什海关管辖口岸出境264票,总数占全国TIR车辆境内作业1332票的19.82%,位居全国第一。

(三)大幅提升通关效率。借助TIR系统,货物国际运输通关手续大幅简化,仅需一次通关。对接海关,建设境内TIR绿色通道,设立专用窗口,为TIR运输提供优先办理、绿色通行等便利。据初步测算,从喀什市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中东及欧洲等地区,通关时间可节省30%以上,有力推动了喀什市国际物流高质量发展。

(四)显著降低运输成本。TIR集结中心的成立将推动广州、郑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境内核心物流节点城市向西出口的货物在喀什市集结,TIR集结中心根据目标市场进行分类拼装后经持证TIR车辆承运,由发运地到达目的地进行分拨,实现门到门一站式服务。同时,推动IRU成员国运往中国的货物组柜后通过TIR车辆运输返回喀什TIR集结中心,再通过国内运输配送至目的城市。整体运输途中,不受海关检查、不支付关税、不提供押金,可降低企业15%以上的运输成本。


典型案例15

打造出口汽车“一站式”产业园区

喀什片区

喀什片区设立出口汽车一站式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归集属地商务、公安、车管等职能,搭建南疆集疏运服汽车出口体系,提供一站式汽车出口服务。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集约化汽车出口集疏运体系。改革前,产业园区仅能提供物流、通关、金融等部分服务,汽车出口企业需要在不同地点奔波办理各种手续。改革后,产业园区能够提供出口汽车所需全部26种服务,包括仓储、装卸、运输、报关、报检等物流服务;钣金、喷漆、洗车、充气、补电、装修等汽车服务;代退税缴税、代收款付款、代购保险、代融资垫资、代收汇结汇等汽车金融服务;车辆注册、登记、转移、检验、注销、申请许可、营转非转入、车辆代办注销等车管业务。做到车不挪、人不动,办理全部手续

(二)建立信息化汽车出口监管服务系统。改革前,人工纸质流程多、运输效率低、无法实时监控,缺乏物权监管手段。南疆汽车金融产品匮乏,未实现境外车辆轨迹追踪。改革后,一是搭建出口车辆服务与监管信息化平台。涵盖国内运输、装卸、仓储、报关、检测及国外运输等环节,实现高效报关、过户、检测以加速通关。实时监控追踪,提供实时监管信息,增强汽车可追溯性与可信度,减少人工及纸质流程。二是建立汽车出口物权综合监管系统。结合宽敞场地、充足仓库资源以及高效园区管理体系,实现物权安全、高效管理与控制,为金融机构支持南疆汽车出口提供保障。三是建立运输车队联网系统。针对境外笼车和商品车轨迹追踪难题,利用GPS和北斗系统,结合云储存、云计算技术,分析笼车移动大数据。构建启路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基于车辆轨迹数据,实现车流量、轨迹、位置等可视化展示,助力企业实时监管,保障安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

(三)建立国际化汽车售后服务培训网络。改革前,南疆出口中亚等周边国家的二手车缺少境外维修保障,未建立售后服务网络。改革后,建设国际综合服务网,在比什凯克、奥什、杜尚别、塔什干和莫斯科分别建设境外出口汽车综合服务中心,采用联合、加盟、自建等方式建设超300家服务网点,为我国新能源车在中亚南亚市场提供售后服务。建设电动汽车国际人才实训基地,提供国际汽车维修和国际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二、创新点

改革前,南疆汽车出口手续繁琐,缺乏集约的汽车出口及后市场服务,企业办理出口手续流程多、周期长。改革后,通过构建集约化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车辆信息全过程追溯,全面覆盖仓储、上牌、交易、过户、许可申请、报关、报检、检测及运输等汽车出口手续一站式服务。同时提供后物流增值服务,包括加油、充电、洗车、代投保、代收付款及代结汇等,实现快进快出”“省心省钱省时间

通过流程优化和功能整合,形成产业园区汽车转二手车待出口流程图



三、实践效果

(一)汽车出口高速增长。截至202411月底,产业园区汽车出口数量已达2714辆。其中,7月至11月期间,汽车出口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4个月内出口数量达2015辆。

(二)物流效率显著提升。汽车出口通关与物流时间从8-10天缩短至3-5天,效率显著提升。

(三)资源整合明显加强。产业园区成功吸引超过二十家相关企业入驻,涵盖物流、车辆管理、金融、贸易及配件等多个业务领域,构建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四)国际影响迅速扩大。2024年以来,与吉尔吉斯斯坦等境外5个保税库建立了业务合作,获得乌兹别克工贸部、哈萨克进出口促进中心、伊朗中国工商会、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投资发展局、吉尔吉斯工商会等近10个国外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的合作邀请,产业园区接待122个考察团。



典型案例16

商品车自驾出口快速通关新模式

霍尔果斯片区

为提高霍尔果斯口岸商品车出口效率,霍尔果斯片区商务局、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霍尔果斯海关、口岸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商品车通关管理系统,重构商品车出口流程,实施商品车出口提前申报和全周期服务,提升商品车通关便利化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改革前,商品车出口需要运抵口岸后在车管所集中办理上牌、交易、过户,在海关办理出口许可申请、报关、报检、检测等7项流程,出口企业平均耗时5-10天。改革后,支持出口企业建设二手车出口一站式登记服务站,降低车管所业务压力,并协同车管所、海关、口岸管理等部门,全面梳理商品车出口流程,将原有11项手续整合优化为9项,并建设商品车出口通关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商品车查验、放行等手续,企业在48小时内可完成全部出口+移交流程。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通关模式。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关于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规定,无牌车辆作为商品不允许在城市道路行驶,必须通过笼车等交通工具运输。霍尔果斯片区协调相关部门,将每五辆待出口商品车作为一组,由一辆带牌照车辆带头,在口岸以自驾方式出境。二是开发数字化通关管理系统,企业通过系统提前申报商品车信息,海关、边检等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商品车动态,合理安排商品车出境,解决驾驶员或企业车辆出关拥堵和企业运营成本等问题。三是依托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驾商品车二维码直通应用,实现商品车通关无纸化、无感化通关作业。

(三)强化部门协作,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海关、边检等部门商品车出口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商品车通关遇到的问题,实现出口商品车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通关效率。二是与国内外多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商品车快速通关国际合作机制,实现信息互换和监管互认,进一步压缩商品车通关时间。

二、创新点

(一)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允许每五辆转移待出口商品车为一组,由一辆带牌照车辆带头,在口岸以自驾方式出境。

(二)建立商品车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商务、车管、海关和口岸等4部门资源,重构商品车出口流程,压缩商品车出口审批环节。

(三)建设数字化通关管理系统,大幅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出口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实践效果

霍尔果斯公路口岸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出口商品车主要通道,2024年出口商品车19.15万辆,同比增长274.5%2024913日创下日出口商品车2089辆历史新高。

(一)提升出口效率。通过建设一站式快速通关新模式,优化通关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强化部门协作,商品车的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日均出口规模大幅提升,商品车到岸+出境的平均时间由改革前的5-10天压缩至2天,商品车单日出口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

(二)降低成本。使用二维码代替运通卡通行,出口商品车无需现场排队等待制卡,日均可免除制卡600余张,缩短人工作业时长,有效降低企业仓储及用工成本。以月均出口500辆商品车的中型企业为例,每月可节约企业成本近万元。


典型案例17

公路口岸全天候货运通关新模式

霍尔果斯片区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出口业务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霍尔果斯片区试行公路口岸货运724小时全天候通关,协同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多层级、常态化、高频次双边会晤机制,打破口岸传统工作时间限制。改革前,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努尔饶尔口岸实行14小时通关机制,但随着口岸货运量不断提升,口岸拥堵现象严重。双边口岸间缺少有效会晤协商机制,双边会谈级别低、频次低、渠道单一,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口岸通关问题。改革后,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三级协调机制,衍生出海关线上会晤、边检界桥会晤、合作中心定期会面等模式,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口岸主管部门、口岸关检单位开展常态化、高频次线上+线下会晤沟通,有效推动口岸货运724小时全天候通关落地实施,在口岸间建立信息互通、经验交流、高效响应的工作机制。

(二)优化通关流程、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公路口岸通关新模式。扎实推进霍尔果斯公路口岸通关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和集中查验直通模式改革,将进出口查验环节分别由9个、12个压缩优化至4个,大幅提升通关效能。同时有序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推动数字赋能全天候通关。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信息服务平台电子预约、扫码放行、数据预警、信息发布、人车绑定、统计分析等信息化、智能化功能,有效化解通关车辆与社会车辆相互交叉影响的矛盾,提升车辆进关前查验效率。推进边检查验关口前移,设置一站式查验通道,依托AR人脸识别、地感雷达等科技手段,实现司机非必要不下车自动验放、顺势出境。着力打造服务保障全天候货运通关硬保障”“软联通协同发展新模式。

(三)坚持协同联动、强化服务保障,开创高效护航通关新局面。建立保通保畅联席会议机制和应急服务机制,海关、边检、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口岸管理局等11家联检单位实现信息共享、政策统一、联合演练、协同保障,共同研究优化分类通关、集中查验措施,联合打通影响全天候通关效能的堵点痛点盲点,高效联动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有序开创服务保障全天候通关的多部门协作联动新局面。

二、创新点

(一)将霍尔果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努尔饶尔口岸14小时通关机制,改为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机制,全天候保障通关运行。

(二)将进出口查验环节分别由9个、12个压缩优化至4个,大幅提升通关效能。

(三)实现各联检单位信息共享、政策统一、联合演练、协同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三、实践效果

(一)通关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改革创新,通关流程减少60%,通行效率提高80%。在各类电子申报手续齐全且无其他异常情况下,入关前查验卡口、海关查验卡口、边检查验卡口均可实现10秒内核准放行,简化人员下车提交审核资料步骤,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二)通关过货量翻倍增长。伴随通关效率稳步提升,通关量实现大幅增长。单日最高入出境车辆数由2007辆提高至3361辆,实现历史性突破;日均入出境车辆数由不足500辆增加到2000辆以上,通关量实现三倍以上增长;入出境通关过货量实现翻倍增长。

(三)企业运行成本减半。伴随通关效率稳步提升,企业运行成本大幅缩减。货运车辆平均节约成本2000/辆,出口整车平均节约成本1000/辆,车辆通关流程减少60%、效率提升80%,综合成本下降50%

(四)促进了区域协同发展。口岸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凸显,霍尔果斯片区外贸进出口、货运代理、仓储物流等企业从287家增长到482家,增长67%;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及东南沿海等3100余家厂商、供货商从霍尔果斯口岸通关出境。



典型案例18

跨区域绿电+产业一体化发展

霍尔果斯片区

为有效解决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绿电需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霍尔果斯片区四师区域创新性推动跨区域绿电+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推动用能结构低碳化。改革前,招商引资企业落地经常面临绿电配比不够的问题,无法满足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能评手续办理周期长,通过率不高。同时,光伏电站建设由于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规划,导致建设规模与本地负荷水平不匹配,就地消纳能力有限,弃光现象较为严重。改革后,实行产业项目和光伏电站双招引”“双落地,协助企业在周边团场(县市)飞地建设相应规模的光伏电站,通过四师电网输送回四师区域企业消纳,支持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选用清洁能源,逐步提升绿电比重,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同时,该模式缩短企业能评手续办理时间,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导向。

(二)推动兵地产业协同发展。改革前,兵地区域资源共享程度不深,兵地双方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协同发展力度不足。改革后,充分发挥四师电网独立和连接互通国网等优势,投资1.9亿元,新建220KV变电站一座及配套线路,打通能源传输最后一公里,突破周边县市(团场)和四师区域行政区划限制,打破兵地产业发展壁垒,实现兵地信息和资源共享。

(三)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改革前,企业多按火电价格和电力交易价格缴费,近年来,火电价格受煤炭价格影响不断上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改革后,依托独立电网优势,根据企业用电需求,政府向企业提供绿色动能定制方案,实现绿电直供、异地消纳、余电上网节能模式,通过合理定价机制,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创新点

(一)跨区域以销定产推进新能源建设。按照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原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适度就近打捆新能源项目,在项目落地前提前进行配套绿电与消纳规划,改变传统光伏电站单列投资计划模式。

(二)捆绑式招商引资。突破新能源项目与产业项目单独招商模式,实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电站捆绑式招商,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协同、均衡发展。

(三)兵地绿色能源联动发展合作新机遇。兵地间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立精简高效、配合紧密、利益分享的长效合作模式,光伏电站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纳入属地政府计算。

三、实践效果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集聚。通过该模式,落地包括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用化成箔项目、年产1100万平方米化成箔项目、年产10万吨锂钠电池负极材料、算力用高性能电极箔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32亿元,预计实现工业产值92亿元、税收4.9亿元、就业1400人。配套光伏项目总投资超过31亿元,形成区域绿色能源基地。

(二)企业用电成本有效降低。以绿色能源促进地方产业绿色低碳高效发展,发挥新能源和电网优势,每年为企业提供绿电12亿度,降低成本0.07/度,每年节约用电成本约8400万,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三)稳步提升减排固碳效果。聚力节能降碳以碳减排为牵引,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压缩能评办理手续20天,提高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至50%以上,每年降低碳排放108万吨,推动区域整体碳排放持续下降。



典型案例19

跨境旅游自驾单证新模式

霍尔果斯片区

随着中国—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政策实施,两国间旅游、商务、探亲等活动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霍尔果斯片区依托具有国际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积极探索利用海关货物暂时出入境政策,实现在ATA体系(货物暂准进口公约)之外的中亚及欧洲国家的跨境自驾旅游新路径,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一、主要做法

改革前,跨境自驾旅游时,游客需先向海关缴纳进出境自驾车辆进出口关税等税费。ATA单证册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货物暂时进出境海关文件,可以作为跨境旅游车辆暂时进出境依据,游客向贸促会缴纳保证金后,贸促会向游客出具ATA单证,游客免缴进出境车辆进口关税等税费。但是,因各国海关政策不同,加之ATA单证册没有国外海关签注联,需要贸促会和各国商会反复沟通确认,协调成本高。因此,ATA成员国(地区)不再承认ATA单证作为以旅游为目的的暂时出入境凭证。

改革后,创新制定跨境旅游自驾单证,由具有国际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及报关公司合作,开通自驾车辆暂时进出境手续服务,并对接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得到认可,推动跨境自驾旅游规范运行。即自驾游客向国际旅行社提交申请材料并缴纳车辆保证金、购买保险校验后,国际旅行社为自驾游客出具跨境旅游自驾单证,作为跨境旅游自驾车辆暂时出入境免缴关税等税费凭证,由国际旅行社全程办理暂时出入境海关手续,减少了游客自己跑办业务的烦恼。自驾游客手持跨境旅游自驾单证,提前1日在相关口岸备案,并办理核验车辆出境等相关手续后即可出行。

二、创新点

(一)审批周期缩减。相较于传统的ATA单证册1-3个月的申请周期,跨境旅游自驾单证的申请流程通常只需要3-5天即可完成,大幅缩短了出境准备时间,使得出行计划更加灵活便捷。

(二)个性化选择增加。跨境旅游自驾单证允许游客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旅行目的地,并且在进入和离开时可以选择不同口岸,甚至可以选择通过海运方式返回,增加了行程规划多样性。

(三)担保制度优化。通过与具备国际资质的旅行社合作,跨境旅游自驾单证可以为客户提供押金减免或免缴服务,减轻游客经济负担。

三、实践效果

(一)市场响应热烈。已有超过172名自驾游客选择办理跨境旅游自驾单证,总计126辆私家车成功完成出境手续,并顺利前往中亚五国及欧洲大部分申根国家游玩。

(二)客户体验良好。参与自驾跨境游的游客反馈显示,办理跨境旅游自驾单证不仅给予游客更大的行程自由度,还让他们能够深入体验中亚及欧洲国家风土人情。

(三)国际影响力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客选择办理跨境旅游自驾单证,跨境自驾旅游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不仅吸引国内自驾爱好者,也开始逐渐吸引到其他国家的游客办理跨境旅游自驾单证。



典型案例20

边民互市贸易经营新模式

霍尔果斯片区

为便利非中国籍自然人及境外市场主体在边民互市贸易区内开展经营活动,霍尔果斯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监局)和建设银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分行推动非中国籍自然人及境外市场主体经营边民互市贸易活动改革,实现外籍商户跨境人民币收付便利化,推动边民互市贸易繁荣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法律法规支撑。改革前,非中国籍自然人及境外市场主体通常需要通过设立外资企业等形式间接参与互市贸易,准入门槛较高。同时手续繁琐,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批。改革后,制定《非中国籍自然人在霍尔果斯边民互市经营登记暂行办法》《霍尔果斯市边民+互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霍尔果斯边民互市区域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暂行办法》《境外市场主体在边民互市备案管理办法》,直接面向非中国籍自然人及境外市场主体提供经营登记和备案服务,简化准入流程,降低外资进入市场的门槛,提高市场开放度。

(二)配套金融服务支持。改革前,合作中心人民币创新账户仅支持法人机构,缺少自然人账户操作指引。外籍商户向边民销售商品只能通过柜面汇款方式进行,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同时,向境外汇款需经过第三方账户收款后再汇款,时间周期长,合同签订不方便。改革后,依据非中国籍自然人经营登记证和境外市场主体备案证,在建行合作中心分行开设个人人民币创新账户,即可直接收取人民币款项,账户同时支持多类跨境转账业务。并且通过将此账户与POS机绑定,中国消费者能直接以人民币刷卡支付,实现即时到账,简化交易链路。

二、创新点

    (一)实施非中国籍自然人经营登记和境外市场主体备案制度,解决非中国籍自然人和境外市场主体在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活动中面临的身份问题。

    (二)允许非中国籍自然人和境外市场主体,依据登记证和备案证在建行合作中心分行开设个人人民币创新账户,用于境内外贸易结算,允许直接接收人民币。利用离岸POS机的即时结算功能简化支付流程,加快资金入账速度,外籍商户也可直接通过创新账户向境外账户汇款,交易方式更加便利。

    三、实践效果

(一)提升边民互市贸易经营和境内外贸易结算便利化。办理非中国籍自然人登记证26户,境外市场主体备案证6户。已有7户外籍商户开立个人人民币创新账户,向境外合计汇款219.63万元。已办理离岸POS5台,中国边民通过离岸POS交易共计158.64万元。

(二)以跨境电汇取代现金增强资金跨境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推广电子支付方式,减少现金交易风险,确保每一笔交易的记录和追踪。银行在收到银联清算款项后,将相关核准单交由海关审核,且在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才为客户办理汇款业务,确保每笔交易的合法性。目前,平均账户资金处理时间从入账到汇款至对方账户平均时间为1-3个工作日。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